吃魚當然要吃鮮
聽說現在的魚從塘口到餐桌最快只需8小時
這樣的速度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絕招”
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光明漁業,這個位于上海飛地的國有養殖公司,擁有養殖基地近8萬畝,年產淡水魚2.5萬噸,是華東地區數一數二的標準化養殖基地。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魚的鮮美,公司減少從捕撈到配送的中間環節,從塘口直達餐桌,快速配送,減少魚體應激反應,使消費者享受最鮮的美味。
分塘分級養殖,規格精挑細選
為滿足渠道個性化需求,公司實行分塘分級養殖,在不同的塘口分別投放不同規格的鮰魚苗,使成魚養成期形成梯度,確保每個時間段都有符合規格要求的魚上市。
光明漁業副總經理陳道軍:江邊城外為了給客戶最好的食用體驗,選取2.2—3斤的魚活魚現烤,為了滿足渠道需求,公司實行分塘分級養殖,對不同的塘口投放不同規格的魚苗,一是保證貨源穩定供應,二是減少多次挑選規格對魚帶來的損傷。
此外,公司于開塘捕撈時進行人工挑揀,僅挑選出體型勻稱、活力旺盛且符合既定規格的鮰魚。在上海設有前置倉,捕撈上岸的魚兒將首先運至前置倉進行暫養和再次分級,經過二次篩選后將直接配送至江邊城外的各個門店,以最大程度確保其新鮮度。
一條魚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到餐桌?
為了滿足江邊城外的產品需求,光明漁業從魚苗培育、溯源管理、質量檢測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嚴格控制產品質量。
一是從魚苗著手,嚴把魚苗投入關。公司強調苗種質量對養殖成效的重要性,從國家級良種場引種,并建有鮰魚苗種養殖基地,確保種源優良。二是搭建溯源體系,養殖全程可追溯。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搭建智慧漁業養殖系統,詳細記錄每條魚的養殖信息,變會養為“慧”養。三是多重檢測,食品安全有保障。一條魚從出生到餐桌,要經歷“魚苗進塘檢測-養殖中定期檢測-出塘前7天左右抽檢-上海前置倉檢測-江邊城外不定期‘飛行’檢測”這5道檢測,可謂過五關斬六將。
光明漁業技術總監王中清:一條魚是否健康僅憑肉眼觀察魚的體表特征,無法準確判斷其健康狀況。光明漁業配備專業檢測中心,制定標準化檢驗流程,通過檢測化驗,由質檢人員做出權威判斷。
自合作以來,光明漁業已為江邊城外供應活魚超330萬斤,未來雙方將不斷深化合作,持續為市民輸出更鮮活、更健康、更美味的魚,共同探索“舌尖”的無限美味。
“食品安全”是光明漁業與江邊城外始終秉持的第一原則,雙方本著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健康農產品的初心,真正實現光明漁業基地直供、江邊城外活魚現烤的合作經營模式,讓高品質、可溯源的光明活魚經江邊城外精心烹飪呈上消費者的餐桌。(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