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光明漁業深入實施集團“產業攀升,主業利潤倍增”行動計劃,緊密圍繞公司管理年現代化治理清單,以“節”字為綱、“新”字為領、“穩”字為基、“綠”字為本,精管理、強運營,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產業發展道路上奮進攀升,持續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練好“節”字基本功
推進“5+2+2+1”養殖生產布局,持續加大精細化管理,實現質效雙提升。優化飼料配方和動保產品招標方案,嚴控投入品成本,實現年度飼料斤成本平均降價1.16元、動保費用斤成本平均降價0.21元,源頭節流效果顯著。進一步規范塘口管理,實行精確投喂、精準保健,杜絕重復保健造成的浪費。優化用電管理,增氧機分塘口、分時間段、分開啟數量嚴格使用,實現降本增效。
打好“新”字組合拳
在鞏固傳統鮰魚市場基礎上培育新品種,打造新的盈利點和增收點,積極走出去與科研院所對接,探索培育抗病毒水花500萬尾、抗病毒鯽魚夏花100萬尾、新型抗病毒鯽魚種60萬尾,創新成效顯著。探索鮰魚對蝦混養模式和鮰魚花鰱混養模式,通過分層飼養降低主養魚鮰魚的放養密度,豐富產品隊列,提升市場競爭力。對接市場需求,跟進產品研發,成功開發無骨鮰魚塊產品,并實現校餐渠道供應。
握緊“穩”字方向盤
依托上海農場供滬保障中心網格體系優勢,布局華東市場,完善供應鏈體系,實現品牌魚穩定供應。持續擴大產品露出效應,與國內頭部連鎖餐飲渠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講好品牌故事,推動產品進入更多餐飲市場。進一步釋放加工板塊生產能力,建立恒溫靜置庫房,重點優化巴沙魚片和黑魚片產品工藝,黑魚片產品出成率提升0.20,巴沙魚片熟化率穩定達到85%以上,補齊全產業鏈建設短板。
拓展“綠”字生態鏈
積極推進生態漁業發展,升級改造養殖池塘,推進尾水治理項目,賦能綠色轉型。目前海豐1-6區尾水治理項目已完成約85%,后續該項目將逐步擴展至養殖全域。探索綠色特種養殖,根據“提煉特點,打造亮點”創新發展思路,做好生態漁業技術積累,重點做好鳊魚無抗養殖、長吻鮠示范養殖、羅氏沼蝦與河蝦合作養殖等,為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踐使命職責,初心不改;建卓越之品,匠心永存。光明漁業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踐行養好魚主責主業,持續守護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營養”水產品初心,勇毅攀升,砥礪前行。(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