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上海農場以高素質、具有產業化思維能力的人才隊伍為支撐撬動鄉村振興、農業振興和產業振興,發揮長三角農業協同發展效應,提高區域產業融合發展效率,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高質量實施提供動能。上海農場聯合大豐區政府、區農業農村局、域外農場辦蘇北農場辦事處及光明蘇北黨建聯盟單位共同舉辦長三角鄉村振興首期人才實訓暨大豐區農業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培訓班于近日圓滿結業。
引擎賦能 人才為先
第一期的大豐區農業產業發展專題培訓班開設了思想政治、政策解讀、產業化經營思維能力、智慧農業、六種經濟發展、專業理論等多方面課程,包括公開課、專題課、特色課及觀摩實訓,以“講授+實踐+研討”多元化要素結合的方式進行,采用案例模擬、高效研討、交流分析、主題匯報、實地觀摩、實踐拓展等多種實訓形式,使參訓學員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增強本領。
理論方面,實訓班邀請專家學者、域內高管及企業家代表、典型模范代表等師資授課,進行了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的講授和闡述,既有高屋建瓴的創新理論,又有能征善戰的產業經營實踐經驗。學員們通過學習,對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政策要求和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同時,實訓班還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以案例引導學員深入思考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理論素養和分析能力。
在經驗方面,實訓班將農場區域產業資源和大豐區當地特色資源巧妙結合,結合地方實際開展實地考察和交流活動,通過參觀多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和優秀企業、先進做法,進行深入交流探討,讓學員有機會親身感受鄉村振興的實踐成果和經驗做法。通過這些實訓活動,學員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學到了增加家庭收入的多種實用的經濟模式,為他們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在實踐方面,實訓班注重培養學員們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巧。通過模擬演練、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員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熟練水平。同時,實訓班還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和幫助,如導師指導、學員互助等,讓學員們在實訓中快速成長和進步。
學思踐悟 爭當典型
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現代農業發展,推動基層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新農人“領頭雁”動能的發揮。參加本期實訓的34名學員,是由大豐區各鄉鎮、單位推薦的村書記、村干部和農民經紀人,主要從事種養(植)業。實訓對學員實行分組自主管理,發揮學員農業領頭人效能,結業儀式上,六組學員進行專題報告展示,將為期5天的實訓內容所獲轉化為實踐成果,不斷激發思維能力持續提升。
本期實訓學員,農民經紀人吳建業提到,“這次培訓是一次特殊的培訓,師資力量雄厚、授課形式多樣、實訓實踐豐富,我清晰地記得嚴文亮總裁生動有趣的課堂魅力、各位老師詳細認真的課堂講解,記得信息技術和智慧農業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震撼,更記得學員們在課題和小組討論中碰撞出的火花。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上海農場域內人才輩出,產業發展碩果累累,讓我獲益良多,這或許就是上海飛地的獨特魅力。”新豐鎮仁南村支書申兵提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實訓期間數字化課程和信息化的觀摩,讓我感觸很深。上海農場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作為村干部,我們要發揮帶頭作用、紐帶作用,在農業信息化的大浪潮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一步一步向前靠攏,不斷增強適應能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以訓為始 蓄力前行
上海農場依托實訓基地和農業產業智慧合作平臺,建設示范區、提供農事服務、技術指導、業務培訓、信息咨詢、產銷對接、共創品牌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緊密的資源共用共享和利益聯結機制,在聯農帶農益農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本期專題實訓班,不僅為新農人帶來了豐富的收獲,獨特的實訓模式,也為新農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實踐與發展空間。通過實訓,學員不僅提高了理論素養和分析能力,還掌握了多種增收路徑,學會了許多增收技術,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支撐。相信在未來的鄉村振興事業中,這些新農人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鄉村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上海農場充分利用長三角優質企業資源、企業家資源,不斷提高、延伸實訓班質量和影響力,努力將實訓班打造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培育、輸送人才的“黃埔軍?!薄?/span>(李蓓蓓)